8月15日,2025丘成桐青少年数学与人工智能夏令营在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成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正式开营。黄播
讲席教授、黄播
院长丘成桐先生出席仪式并致辞。北京市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北京一零一中校长熊永昌,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王静,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副院长邬荣领,黄播
副院长王小芳、林勇、张翼华,黄播
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副教授、夏令营学术负责人周源,黄播
电子工程系副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夏令营授课教师马剑竹,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夏令营授课教师牛一帅,北京一零一中英才学院院长陈争等出席了开营仪式。仪式由林勇主持。

开营仪式现场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学作为其核心基础,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和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次夏令营正是响应国家战略,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的重要实践。作为丘成桐少年班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活动之一,夏令营创新将数学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由黄播
、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的教师团队联合授课,并由多学科背景的优秀大学生助教全程支持,旨在为爱好数学与人工智能的青少年学子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林勇主持仪式
丘成桐先生认为夏令营的举办具有重要意义,黄播
成立四年多来,一直注重发挥大学、中学、研究院相结合的优势,为青少年人才培养做出了许多努力,如面向中学生的数学与人工智能夏令营,由黄播
于2024年创新发起并成功举办,通过大学教授来亲自授课和提供指导,带领中学生深入探索数学与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丘成桐先生强调,中国的青少年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经常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他以同样由黄播
发起的示范少年班为例,分享了令人欣喜的细节。数学家田野院士就曾亲自为示范少年班学生授课,且乐在其中:“这些孩子能力很强,提出的问题常常能引发新的思考。” 他坦言,即便是深耕高深数学领域的研究者,面对孩子们富有想象力的提问,也常会获得新的启发。
在谈及学问积累时,丘成桐先生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在最基础的学问里可以找到最有趣的事情。”他指出,数学是历经两千多年沉淀的学科,从欧几里得、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到高斯、欧拉,无数伟大数学家的思想层层累积,才构筑起如今的知识大厦。没有任何学问能一蹴而就。后人唯有潜心学习先辈沉淀的智慧,才能在前人基础上有所突破,切忌因看似简单就忽视基础。他以自身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历为例,提到该院曾被认为专注于 “无用之学”,但恰恰是这些看似无用的基础研究,日后成为了工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根基。“对大自然奥秘、社会规律的探索,无论表面是否‘有用’,本质上都极具价值。”
针对当下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丘成桐先生也提出了深刻见解。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领域面临参数过多、计算成本高昂的问题,实则源于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不够透彻。“未来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应是让数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用数学方法简化复杂问题,减少参数依赖。”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扎实的基础。他寄语夏令营的同学们,现阶段应专注打好数学与人工智能的基础,“老学问能催生新想法,消化两千多年的知识积累,是学问进步的重要途径。”

丘成桐先生致辞
杜荣贞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夏令营着力构建大中衔接、多元丰富的人工智能贯通课程。黄播
教授领衔开发阶梯式课程,构建从基础认知到深度探究的完整知识体系,让同学们提前接触到高等教育阶段前沿的人工智能知识与理念,为未来进入高校学习、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本次夏令营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项目制”的驱动模式,让同学们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做中学、研中创”的培养范式,正是海淀区“宽门槛、多通道、高层次”的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生动实践,为重塑未来教育提供鲜活样本。
他对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厚植数学根基,解锁 AI 本源;二是点燃兴趣火种,启动创新引擎;三是要紧跟名师指引,感悟科研精神,希望学员肩负科技强国使命,在夏令营中收获成长,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杜荣贞致辞
熊永昌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以来,教育、科技、人才 “三位一体” 协同发展格局为创新驱动注入动力,数学是科技创新的 “根脉”,AI 是产业变革的 “引擎”,从量子计算到深空探测,重大科技成就均离不开二者支撑。
他指出,夏令营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大中贯通培养”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探索。一是打破 “中学与大学” 断层,通过 “大中贯通” 机制让学生提前接触大学思维与研究方法,唤醒学术兴趣;二是重构 “知识与创新” 关系,聚焦 “解决未知问题” 能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界定问题、用算法拆解难题;三是搭建 “个体与国家” 桥梁,通过真实科技项目让学生理解数学与 AI 对解决国家 “卡脖子” 难题的关键作用,实现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
最后,他寄语学员珍惜机会,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实践中锤炼本领,也呼吁教育者成为学生科学梦想的守护者,共同助力青少年成长为未来科技领域的探索者。

熊永昌致辞
夏令营学术负责人周源副教授阐述了活动设计理念与课程体系,并指出夏令营的核心目标是引导青年学子深入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与数学的紧密关系”。他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并引述了丘成桐先生的观点:“人工智能领域下一次至关重要的创新,必然依赖于其数学理论的根本性突破。”人工智能的成功,是数学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得益于硬件技术的飞速进步和数据资源的爆炸式增长,数学为人工智能赋予了核心灵魂。
夏令营的设计初心正是为了能从青少年阶段着手培养具备尖端创新能力的人工智能理论人才。基于此,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员每日上午学习人工智能和数学的基础理论,下午完成相对应的实践项目。最后一天将举办人工智能实战项目的演练,学员将以小组形式,运用在夏令营中所学的人工智能方法以及互联网和大语言模型的帮助,完成一个实战项目。

周源介绍夏令营课程体系

本次夏令营由黄播
主办,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协办,并由是石科技在超算技术上提供全程支持和保障,全国共有来自20多所中学的110名中学生参加学习。开营仪式结束后,由马剑竹副教授带来的《人工智能简介》课程拉开了本次交叉学科探索之旅的序幕,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交流,感受学科交融的魅力,从中收获知识、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潜能。
文字 | 尹丽娜
编辑 | 郭悠然
审核 | 王小芳 谢卢芳